道敏 发表于 2024-10-16 05:06:51

人大经济论坛--宋世斌(保险精算、社会保险、应用统计)在线访谈汇总(转载)

  
  问答汇总:
  Q1:坛友zqzisunique :
  宋老师,您好!我有个关于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问题想想您请教,最近很多媒体都报告说,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方案已定,这消息一出,我了解到在微博等社交网站上网友们吐槽一地,认为这是那些公费养老的当权者拍脑袋作出的愚蠢决策,没有考虑到老百姓多交钱还不能保证将来能不能领到养老金的疾苦,更是抽走了穷人的钱补贴富人,不知道宋老师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延长缴费年限是解决老龄化养老困境的良方妙药呢,还是相关学者官员脑袋一拍的不成熟决策?
  A1:
  大家下午好!很感谢人大经济论坛提供交流的机会。你的问题很好,反映了近期大家关注的热点。
  其实,大家不要过于担心未来的养老问题,我国还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期,未来不大可能出现ZF给不出养老金的现象,很多专家不懂养老保险隐性债务,以为有债务就会发不出养老金,这是错误的理解。现在的养老保险缺口是过去职工的历史欠债形成的,而我们国企的大量资产也是他们的贡献,因此,ZF有责任也有能力还清历史债务,不会影响我们未来的养老金给付。
  至于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或延长缴费年限来还债,则是本末倒置。现在年龄较大的职工就业压力大,没有延长退休年龄的条件。但是20年后中国进入重度老龄化时期,缺乏劳力,就业压力小,很多人愿意继续就业获取更高收入,愿意晚退休,因此,这也是自然的选择,同时,现行的养老保险也会给他更高的退休待遇,这是两全齐美的事,不需要现在的专家来规定。何况,根据某些专家的计算,延长退休年龄每年节省200亿支出,你觉得值钱吗,省4万亿得多少年?!
  可以说,相比我国很多方面,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实已经很好了,不用做多少修改完善。主要问题出在ZF不愿意拿钱来还历史欠债,同时,各地方没有统一执行相关政策,如缴费比例,单位缴20%,但很多地方实际缴费率不到15%。若能严格执行政策,加上老职工的退休金由财政来补,则完全可以保障养老金的发放并做实个人账户。当然,做实个人账户后要做好投资保值工作。
  Q2:坛友yyl006:
  宋老师您好,近几年养老保险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其实从之前的延长退休年龄一说,到最近媒体声称的养老保险缴费期延长,都似乎反映出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迫切需要,那么,就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现状而言,老师您觉得目前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应该是什么?而现在的这些传言中的措施是否又能起到作用?
  A2:
  我认为,延长退休年龄还为时过早。首先,现阶段,不论是延长退休年龄或者延长缴费期,并不能增加多少缴费或减少很多的退休金支出。因为现在即将退休的人员大部分是老国企的职工,他们再就业压力大,因此,只能是针对年青人,所以现在并不能改变养老保险的收支失衡问题。但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是过去ZF的历史欠债造成,应当由ZF财政负责,不应该转嫁给职工。
  养老保险最迫切的事分清楚责任,理清有多少个人账户空账,现在退休人员中,多少资金应当由ZF财政承担。在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的条件下,养老保险缺口不会太大,未来不会有大的问题。
  延长退休年龄是未来就业市场发生变化,需要更多的人继续工作才可以进行,而不是因为发不出养老金,别弄错了这个前提!至于延长缴费,现在的劳动合同就要求五险一金,若他能正规就业,就一直在参保,肯定远超过十五年缴费,延长缴费年限对这类人没影响,受影响的是弱势群体或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千万别再找他们的麻烦了。
  Q3:坛友huangmm8686:
  宋老师,您好,自从9月中旬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以房养老”,这在西方国家已实行很多年了,有受欢迎的,有不受欢迎的。您认为在中国,“以房养老”能否被推广开来么?它对应对我国未来养老问题真的能起作用么?
  A3:
  以房养老是很常见的现象,我们现在就有很多老人通过出租住房来获得资金保障自己能过上较好生活。
  也可以通过出售住房或其他形式来保障退休生活。
  你这里的“以房养老”应该是特指“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 作为一种贷款产品,只是养老保险的一种补充,至于市场多大,还要看以后的情况和大家的接受程度,也只是对有两套以上住房的人作用大点。
  Q4:坛友upanddownxiaoyu:
  宋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个关于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问题。我们知道在中国土地是国有的,房子土地使用权为70年。如果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实行,保险公司怎么处置那些土地使用权已到期限的房子?
  A4: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可以作为养老的补充,老人用房子抵押领到一笔钱用于养老,可以满足部分人的需要,但不会是主流,何况住房定价困难,还有房产泡沫风险,选择的人不会很多。至于70年产权,会影响房子的价格,未来zf会处理好,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应对,不会影响相关产品开发
  Q5:坛友angelajhl:
  宋老师,您好!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网上有很多人在预测人口红利的拐点即将到来。随着这一转折点的到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社会保障体制,来更好地应对人口结构快速变化带来的如养老等一些列新问题,保证经济的稳定呢?
  A5:
  应对老龄化高峰,靠现在积累部分资金即个人账户,以免到时在职人员的负担过重。因此,应当利用近期的人口红利,加快做实个人账户,并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特别是运用国有资产,来保障将来的高峰期的养老金。只要ZF重视,完全可以解决好。
  Q6:坛友ξ多云转晴ξ:
  宋老师您好,现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和质疑也越来越多,放开二胎的呼声越来越大,那么放开二胎真的是人口老龄化的解药吗??
  因为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紧缺会造成严重的经济下滑吗?我国的人口红利是不是已经耗尽?而对百姓而言,这会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谢谢老师。
  A6:
  由于我国人口生育模式已发生很大的改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已不存在了,生育率过低,人口下降太快,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工作人口太少,老人有钱请不到来照顾,那就需要移民了,这样的话不如现在放开二胎。即使生二胎也不会改变人口下降的趋势,而在204O年以后我国重度老龄化时期能增加一些劳动人口,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希望ZF能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尽快调整。
  Q7:坛友happycici:
  感谢论坛能请到宋老师,作为民生问题的根本,新一届领导人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安全网”。势必会有更多的资源、关注聚焦到社会保险体制上。
  宋老师在社会保障体制研究、收支平衡、债务问题上的观点非常前瞻化,我想请问宋老师,在目前社保存在“隐性债务”,“老龄化危机”的情况下,去实现全民化、异地统筹、区域统筹,在解决目前社保存在的问题时,进行社保体制优化/改革时是否有优先级呢?
  A7:
  老龄化引起社会负担过重,并形成公共债务风险,已经在欧洲日本发生。我国养老保险得到社会重视,相信能较好处理好养老债务风险。
  但是,现在还没人重视医疗保障的债务负担问题。由于现收现付,一般人没认识到医保的隐性债务,ZF已经承诺给大家医疗保障,但多数人医保缴费有限,不能弥补其未来的医疗支出,因而产生缺口,即ZF要补贴而成为一种隐性债务关系,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医保的债务风险极大,特别是我国医疗体糸改革不到位,医疗成本增长过快,老龄化高峰时医保将占国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这正是美国发生的情况。
  希望ZF和社会尽早重视这个问题。
  关于老龄化我国社会保障的公共债务风险,我的团队在全国首次进行了分析分析测算,成果写在“老龄化的世纪之困”专著中。
  Q8:坛友mzmrpet:
  宋老师,您好。请问您是否觉得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中对待不同人群的双轨制有失公允?双轨制是否完成社保资金支付压力过大的原因之一?取消双轨制是否延长退休或延长缴费年限的前提?谢谢。
  A8:
  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不只是双轨制,不同人群(农民、城镇居民、职工、公务员等)不同地区的差别都很大,当然,公务员与职工的双轨制最典型:机关事业单位还使用的原来国家负担的体制,是典型传统公有制下的大锅饭,而职工则是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体系,因此,社会意见最大。现在国家已形成共识,机关事业单位同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并轨,在近几年肯定会进行,所以,以后不存在双轨制的影响问题。
  延长退休或延长缴费年限我在其他几个问题中有回答,谢谢!
  Q9:坛友ibswjle:
  宋老师:
  您好!谈到养老保险制度,在城市里面可能很多人都对此有所了解,而对于乡村的人们而言,养老保险的观念根本都没有形成,“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是主流。那么,我想问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广泛的农村群众从养老保险中获益,这对于我们的养老保险而言是不是一个挑战?
  A9:
  我国是传统农业社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只能是家庭养老。但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已达到较高水平了,国家有能力来实行社会养老,现在已建立了包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基本实现养老保障全覆盖。但这种覆盖是极低水平的,随着国力增强和人民的要求,未来应逐步提高居民养老保险的水平。近期的目标是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水平,使弱势群体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未来仍要逐步提高。
  这方面台湾有借鉴,台湾现在为农民发放老农津贴7000台币,这人是普惠型的国民年金,但领取的条件是你属于低收入群体,要有财产和收入的申报,同时,有遗产税等收入来源,大陆可能还要有相关配套制度才能实施。
  总之,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障是最值得国家花钱去做的事,不仅是改善民生,还是最大的促进消费措施:因为给穷人的钱可以马上变成消费,而投资项目的钱大部分同到了富人手中,没有多少能变成国内消费,达不到促进内需的作用。所以,我建议国家尽快提高给农民的养老金,每月200元,一年国家只花了2400亿,但能带动的内需肯定比两万亿要多!
  Q10:坛友maoerlian:
  宋老师您好!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最近放开二胎的呼声也很大。那么,据您研究,放开二胎的最晚政策节点大概是什么时候?如若按目前态势来发展,未来养老产业是否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A10:
  按现在生育率,我国最晚在2030年进入人口下降阶段。在2012年已到达刘易斯拐点,劳动人口比例在下降,特别是90后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就业意向发生变化。如果还不调整生育政策,20年后劳力严重短缺,我国将依赖外国劳力来工作,所以,不如放宽计生。
  按人口发展,2030-2060年间,是我国老龄化最严重阶段,因此,必须尽快调整政策,先开放二胎,十几年后看情况取消计划生育。
  Q11:坛友du526747246:
  宋老师您好,从去年年底对银行存款保险,这几天就银行存款保险出台了相关政策,换句话说,国家允许银行倒闭,这也预示着一大进步,同时因为这是第一次,也面临着未知的困难和阻碍。请问宋老师,从保险公司来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有哪些?
  A11:
  很多国家有存款保险,在市场经济中,银行破产是正常现象。存款保险对保障储户利益有重要作用,是金融的一项基本制度,因此,国家现在出台相关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大家不要以为所有存款都有保障,保险只保基本的一部分和一定比例,否则保险的成本太高。
  存款保险是保险业的机会,但银行业本身也可以开发相关的产品或者建立基金来做互助保障。保险业想分蛋糕还得做积极的准备工作才行,也需要有公平的政策。
  Q12:坛友lzw123ccc:
  宋老师,您好,想问中国未来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如何?社会保障与精算技术应当如何结合,才能维持充足的社保账户资金,应对未来的老龄化风险?
  非常希望您百忙之中拨冗答复,谢谢!
  A12:
  你的问题很好,我一直说中国的社会保险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项目,因此,需要有大量的精算师来为他服务。再小的保险公司的产品都要有精算师设计,但我们的世界之最的社会保险却没有精算参与,这是极不正常的,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险出问题是正常,不出问题才不正常(因为全凭长官意志)。
  我们团队进行的研究结论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都差,特别是医疗保险,收支失衡的风险极大。有兴趣大家可以看看我的专著。关于医保的隐性债务及社会保障的公共债务风险较严格测算,我的相关研究是全国最早也是最为完整!
  Q13:坛友maoerlian:
  宋老师您好!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最近放开二胎的呼声也很大。那么,据您研究,放开二胎的最晚政策节点大概是什么时候?如若按目前态势来发展,未来养老产业是否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A13:
  养老产业肯定是朝阳产业,今天还有报道说国人在美国当保姆年薪十万美金!
  养老相关的朝阳产业,如国务院提出健康服务业规模可达7万亿,其中仅医疗和药品就会占GDP10%以上,还有保健养生,老年照料、母婴照护等,无一不是潜力巨大,当然,现在的房地产对这些产业挤出效应太大,可能还得等十年才是最好阶段。
  Q14(1):坛友凯凯Kevin:
  宋老师您好。
  我想问问,现在社会上对精算师的需求,是大还是小???
  其实我本科就是学精算的,但是感觉社会上对精算师的需求太少了。太高端了。
  不知道我的感觉是对还是错。谢谢
  A14(1):
  精算确实是个小众专业,一般学校不会单独开设。我国精算就业基本在保险公司,但限于国内现状,保险业发展空间仍受限,主要是大家先要解决基本生活(住房为最重负担),然后再有钱才考虑风险的防范和保险。
  精算还是个实务工作,你必须通过实习来学习,你想从事精算工作,要看你考试科目多少,有没有机会进入精算部实习。
  每年各公司精算人员有些流动,因此,能容纳部分新人进入,但数量不会太多,主要集中在几个学校的学生(你懂的)。若你能做研究生,学习精算方向,则就业机会大些。我每年都带几个金融或应用统计硕士(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大部分做精算工作。
  Q14(2):
  宋老师,您好。
  谢谢您及时的回复。非常感谢。
  您一说就说到了点子上。确实是这样:大家防范风险的需求 还是 位于 衣食住行等需求之后的,所以整个行业带动不起来。现在连就业都成了大问题了。
  我记得我是2005年上本科的,那时候觉得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前途真好呀,应届生毕业那年,经历了2008下半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各种就业难。本科毕业后,工作过。现在重新回到了校园,读硕士,专业是企业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
  我们班上,毕业34人,只剩下2人继续从事精算,一个去了国外,另一个在外企。
  我个人感觉,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要高于注册精算师。
  谢谢您。
  A14(2):
  会计师与精算师当然有差异,会计是面向全部企业的财务管理,精算则是面向风险定价和管理,范围要小得多,但更专业一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经管移动学习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697993&page=1&fromuid=1829875
   
   
   
   
   
   
   http://m.lifang521.com/tag/8234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大经济论坛--宋世斌(保险精算、社会保险、应用统计)在线访谈汇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