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六大首席经济学家如何解读自贸区改革?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谈金融风险
我想说的是自贸区开了以后,风险也是需要加以关注。现在有很多方面已经开始说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资本流入的一个境内的跳板,或者说过去有很多资金从香港进来,自贸区建了以后,会不会又出来一个。我个人想了一下,我觉得这里有两个,一个是跟经常项目有关,第二个是跟金融资本有关的。从银行对离岸账户管理的十几年的经验来看,金融和资本这一块的管理,总体风险可控,这十几年来谁也没听说过离岸银行出现过大规模的流入,但是经常项下有涉及到资金流动,但是很多是商品的流动,一个集装箱里面搞了一个大箱子,里面弄了很多黄金的饰品,然后从香港到国内转一圈说已经加工过了,再回去,这种东西防不胜防,所有经过海关的都要把所有箱子打开全部看一眼是不可能的,然后这个东西转一圈什么也没做,盖一个章,最后香港向大陆这边支付了一比加工费,这个资本就这样进来了,所以经常项下不真实的贸易背景这种资本流动,恐怕未来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将来金融方面离岸账户和债务账户之间的管道究竟多大,搞得太大,可能流入资本太多,直接就会成本资本流入境内的一个跳板。如果说看国际上的经验的话,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曾经像泰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方面就是由于离岸账户没有管好,离岸的领域中大量的资金从离岸账户转到在岸账户,冲击国内市场。所以这个方面在管道的设计,一开始还是需要比较谨慎,有关这些方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确实还需要一种非常审慎的设计,这样才能很好地控制风险,我们不能对一些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视而不见,经验教训永远在未来我们推进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汲取的重要内容。
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谈整体挑战
第一个挑战就是这个自贸区里的发展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有的经验是世界上有1200多家的自贸区,但是已经有的1200多家自贸区,目的就是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没有我们现在自贸区的特点,别的搞自贸区的时候,货币都是可兑换的,我们还不是可兑换的,我们是一个改革的试验田,是往前冲的,就要突破各种各样的阻力,所以这是一个难点,恐怕需要有很高的授权,很高的尚方宝剑才有可能在区内突破。
第二个挑战,我们应该把它看在国际经济新秩序当中,国际金融风暴之后,有许多的原来形成的制度,形成的条件已经不能起作用了,国际新秩序正在形成,现在大家变得越来越悲观,认为WTO已经不再起作用了,多哈会合的谈判一而再再而三达不成协议,所以很有可能原来全球化的国际组织平台当中逐渐变成一个区域化的东西,怎么样去加入TPP和TPIP,这些东西可能会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考虑多区内区外,如果说我们的自贸区搞的仅仅是在这28.78平方公里里头,当然这里的机会是很多的,那么能做的东西显而有限,要把这个自贸区办成什么样的目标,意义重大的角度,是要把它变成中国改革的领头羊或者试验田或者是尖兵,别把最后上海自贸区成了一个跟其他世界没有不一样的自贸区出来。更大的是如何让这个自贸区起到一个突破的作用,我们对自贸区大的期待,是期待自贸区很多的效益能够转移到,或者影响到区外,所以区内区外是什么样的,比如说刚才北京银行的上海分行行长讲到看到很多的机会,如果仅仅是一个区内28.78平方公里能提供的商业机会很小,只是做一个海外的业务,那肯定不够,如何把在岸离岸的业务结合起来,如何进来,这是一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风险管理,简单讲一下风险如何把控,不仅仅允许上海搞,这里有一个利益的冲突,有一个机会共享的问题,各个地方进入第三轮的改革。为什么在天津不能做,在大连不能做,很多地方如何去平衡它,这也是一个大问题。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谈与香港的关系
第一,从上海的角度来讲,希望低调来减少香港的担心,但是我觉得低调并不解决问题,上海自贸区完全可以高调宣传自己的角色和未来要承担的作用,我个人觉得上海自贸区是实现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未来经济出现巨大的硬着陆的风险是更加负面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对香港来说是最大的红利。
第二,上海自贸区跟香港的竞争是必然的,除非是不成功的,但是竞争本身并不是可怕的,除非你对自己竞争实力有担心,或者对自己的创新有信心,这样才需要担心上海自贸区。
第三,上海自贸区跟香港是有分工的,我们也看到全球有很多的金融中心,比如说伦敦和法兰克福,如果我要投资德国,我肯定要把我的公司设在法兰克福,但是我在伦敦同时做一个对冲交易,做一个风险规避,风险管理,我投资了上海自贸区,持有的是人民币的资产,那么我们怎么样规避人民币的汇率,这个工作可能主要是在香港,甚至可能会在新加坡做,这个就是一个分工,我个人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会取代香港,反而会使香港更具竞争力。上海自贸区的特点是开放,是向外,对香港来讲,香港的未来增加竞争力就是要向内,香港必须要跟珠三角实现一个有效的整合,才能够充分分享国内经济改革成功的红利,所以香港确实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是自贸区和香港之间的关系。
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金融挑战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稳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不是也有一些挑战。
一个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金融领域是不是也非常适用,这是我们要考虑的,比如在前一阶段温州要进行金融改革,但是当遇到温州是不是可以进行利率市场化,是不是温州的个人可以在海外直接进行投资,这两个很重要的问题方面就出现了很大的争论,原因温州没有利率自由化是很难在这个区域里控制利率,我们都知道钱像水一样,会从一个高地流向低地,如果说有高回报的投资的机会的话,钱一定会流到那些地方去。另外,在现在的国际金融环境当中,我们怎么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防止金融套利的发生。
其实在现在这种状况下,美国的量化宽松大概到2015年才能退出,日本还在进行一个非常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也相对比较宽松,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在海外有非常多的热钱,中国国内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利息跟海外的差别相对很大,那么钱是不是由海外会大幅的流入国内,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风险。所以说在制度的设计上,应该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考量,更重要的是,我也同意沈明高的一些观点,我们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一定要使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加速,原因很简单,如果说自贸区变成另外一个香港,对中国的经济应该影响不是很大,也许对上海影响非常正面,但是对整个全国来说并不是那么正面,所以我们应该用上海自贸区改革的这种机遇,加速国内金融的改革,如果说我们下一步国内金融不改革的话,将会造成很多的扭曲,在这个扭曲的过程当中,你如果把资本账户再打开,那么这种金融风险将会变得更加大。
其实我们现在这种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模式跟传统的金融改革模式还是不太一致的,从一些国家金融改革的经验来看,他们首先所做的是先改革国内的金融市场,使国内的银行机构能够得到强化,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机制,同时也鼓励资本市场的深化,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你的一个比较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才会产生。如果有这样的一些先决条件之后,再打开资本账户的管制,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渐进式的金融改革方式,才会有一个更加有效的作为。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前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自贸区可复制
我想强调的,中央对自贸区的定调我个人感觉肯定不是这么个逻辑,既然已经把它提到这个高度,就已经提高到一个改革试验区的层次。也就是说上海的自贸区未来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探路的旗帜,特别是对深水区域的机制和改革的试验区去探路的,为打造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一个积极的模板,不限于这28平方公里,可以覆盖到上海全境,关键是试验的结果是要可复制,这个产生的红利不光是上海一家受益,关键是要积累宝贵的经验复制到全国。所以现在我的体会是上面和下面的理解恐怕是不太一样的,这个问题还是一个模糊的,没有对接,现在还是个模糊的阶段,我不知道现在上海报上去最后的方案细则是什么。下
面问上面出一个顶层设计,上面对下面的要求下面先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从下面这个角度,底层的理解更多还是一个惯性思维,认为是一个政策红利,但是上面已经想得很清楚,我是给你改革的权利,路要你们自己去闯,给全国做一个表率,所以总理不断地问杨市长,你们到底是要改革还是要政策,这个话背后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你要说到改革的话,刚才讲改革是一个触动灵魂的事情,这个总理讲得很清楚,也就是说改革的路径肯定是痛苦的,这个过程恐怕要政府权力很大的让步,政府要割肉,要壮士断腕,甚至不排除要挥刀自宫,我觉得这个理解跟底下是不太一致的。如果全国各地的政府都有今天办自贸区的热情,奋不顾身的热情,壮士解腕搞改革,我想中国的改革前景是非常好,不会像现在非常迷茫,前景是非常光明的。如果真正是一个痛苦的事情,大家都争前恐后,奋不顾身去看的话,这个是不成问题的。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谈机构改革
第一,机构,机构要重新压缩,变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以后不能再按照投资目录了,按负面清单,负面清单一定要精简。第二,要渗透到国家安全以及反垄断条例来进行控制,这样才能获得真正有竞争力的经济体。大家看这张图,我们说改革路径是1+3+2+1,1是行政体制改革,3是金融体制改革、要素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因为你执行的是TPP的标准,TPP标准是高程度的环保标准,人力资源保护标准以及版权保护标准,以前我们所有东西都没有按照市场价来支付,所以利润很高,如果按照新的游戏规则来玩的话,你的企业还能不能活下来,如果你执行TPP的标准,在自贸区里又活下来,这个标准将成为新一代的中国制造的标准,自贸区的标准将成为中国未来的标准,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如果想在这个自贸区里发展生存,要按照新一代的标准,完全的环保、劳工以及版权保护的标准来进行,如果这个标准你能赢,你绝对能赢得这个世界,没有任何问题。这里你会看到我们所说的改革是自上而下,为什么我们把自贸区放在中间?
因为是自上而下的一个试验,被寄予改革的一个深切的期望。你做了这样一个调整,时间非常紧迫,只有三年的时间,要启动新的三驾马车,去拉动原来没有动力的消费,再次使得我们能够冲出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我们要提醒,刚才大家也提到了,它的竞争关系,包括跟香港的一个关系,我们觉得短期内香港不用担心,但是竞争一定会带来效率提升。
我想提到的是,虽然我们看到了比较顺利的逻辑,但是它的执行面临各方面的协调困难,它的负责人是市府一级的人负责,中国最难的是跟政府打交道,这样的推进的话是不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一定会有。虽然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的美,但是就是因为太美,所以不像真的,所以必须在接下来两三年之内面临很多挑战,如果能够功课,自贸区会扩大到全境,再次成为拉动经济的龙头,孕育着非常多的机会。做一家非常棒的企业,首先是搞一块地,搞一家公司,第三是做一个双向的平台。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w2ZYSEdM/
页:
[1]